55年前,羅布泊上的驚天一吼將中國的歷史分為兩段。隨著原子彈、氫彈、洲際彈道導彈一樣樣地成功,這塊百年來飽受外來侵略,浸透戰爭苦難的土地,終于挺直了自己的腰桿子。而在這聲不屈的吶喊背后,是眾多奮斗在科技戰線上的無名英雄,他們獻出了青春年華,獻出了聰明才智,獻出了熱血汗水,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。
他們中的很多人,舍棄了在西方體面富足的生活,舍棄了香車美宅,舍棄了“上流社會”的身份,只為這片土地能夠有資格不再被戰火染指。
他們中的很多人,本可以是世界學術舞臺上的明星,卻甘愿選擇隱姓埋名,離別家人,只為了讓這個國家的人民能夠與家人安心入眠。
他們中的很多人,不為享受花團錦簇,不為擁有名利擁躉,不為考慮個人得失,只為了他們的孩子們也可以享受到這和平穩定的局面。
“繁霜盡是心頭血,灑向千峰秋葉丹?!笨萍际菄?,在我國科技戰線上,老一代科學家們擁黨愛國,砥礪奮進,他們擔綱了國家科技發展的大業,肩負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擔,他們心懷天下、淡泊名利、敢為人先、默默奉獻,他們是時代的先鋒,是科學的大師,是祖國科技隊伍中的楷模與榜樣。
在七十年的歲月里,有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工作者以國家富強、人民幸福為己任,為了祖國科研事業,默默無聞,從最初的基礎研究積累,到載入史冊的重大成果,為祖國科技進步、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。正是他們為今天的中國爭取來了研究量子、航天、計算機、AI等各種新科技的空間,他們更為今天的中國人創造了去選擇學習生活方式的自由。未來,中國創造將會越來越多地服務全人類!
科技興則民族興,科技強則國家強。
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,進入21世紀以來,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、重塑全球經濟結構??茖W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,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。
樹高葉茂,系于根深。當代國際競爭的核心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,如今的中國第一次以科技創新為發展的主要引擎,第一次從基礎研究發力推動研究進程,第一次以自主創新而非引進模仿為主要技術來源。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,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。
如今,祖國母親即將迎來她七十歲的生日,我作為中科院金屬所的一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,深深地感受到了當代科研人員的奮斗與擔當,感受到了老一輩科研精神的繼承與延續,無論社會發展到什么階段,無論時代如何變遷,“科學報國”永遠是廣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奮斗的動力之源。
七十年前,中國科學院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而成立,盡管那時候國家百廢待興,條件十分艱苦,中科院的科技工作者在老一輩科學家的率領與指導下艱苦創業,在幾乎完全空白的基礎上,建立相關學科、搭建實驗測試、籌措配套設備、培育科技人才等各個方面,做了大量的工作,從而為我國科學研究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而今,中科院的科學家在祖國重大科技任務中仍發揮著關鍵和中堅作用,并作為我國科技界的代表活躍在國際科技前沿。2018年,中科院排名位列自然指數全球科研機構加權分值(WFC)榜單首位,此前,中科院已連續6年位列自然指數全球第一名。 “嫦娥四號”任務、北斗組網衛星研制發射、體細胞克隆猴、阿爾茨海默癥新藥、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、馬約拉納束縛態、散裂中子源,作為科技國家隊的中科院又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原創性、引領性、代表性的重大創新成果。在這些科技創新的背后,又涌現出了王逸平、王煥玉等一批“干驚天動地事,做隱姓埋名人”的當代科研楷模,他們是中國科創奮斗者的一個縮影。
“人活著為什么,這是人生的第一要義,那就是人生觀。我活著為的是中華民族的振興?!蔽覀兊睦纤L師昌緒先生曾有這樣一段感悟,“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就不會斤斤計較,而是隨遇而安;只問耕耘,不問收獲?!?/p>
中國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繼承了科學報國、心懷人民的光榮傳統,追求真理、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與勇于創新、嚴謹求實的學術風氣,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的宏偉進程當中,在科學前沿孜孜求索,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,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,書寫奮斗與堅持。
惟其艱難,才更顯勇毅;惟其篤行,才彌足珍貴;惟其磨礪,才始得玉成。祖國距離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仍有距離,這就需要我們敢于面對困難,敢于擔當負責,堅持不懈開展科技攻關,破解難題,大膽進行原始創新、集成創新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,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而做出新的貢獻。在建國建院70周年到來之際,我作為一名中科院的教育工作者,將傾注真情夢想,不斷學習創新,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使命,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自己的力量!
作者:侯宇楠 人事財務研究生教育處黨支部(1等獎)